暑假将至,为切实减轻中小学生校外培训负担,保障家长和孩子的合法权益,促进学生健康成长,我们向广大家长朋友发出以下温馨提示:
假期是培养孩子全面发展、塑造健全人格的好机会,应当给予孩子休息调整、留白思考、自主闲暇的时间。希望家长朋友尊重孩子成长的规律,结合学校布置的暑假任务,与孩子共同制定科学合理的假期计划,避免盲目跟风或过度依赖课外辅导。鼓励孩子参与阅读、劳动、体育锻炼、社会实践等,促进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。
凡是在暑假期间开展的任何形式的学科类培训,均属于违规培训。请家长朋友们不要让孩子参加任何形式的隐形变异学科培训,不要参加以“咨询、文化传播、素质拓展、竞赛、思维训练、游学、研学、夏令营、托管”等名义违规开展的学科类培训,不要参加在职中小学教师组织和参与的有偿补课。
若确有需要参加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(主要涉及体育、音乐、美术、信息技术教育、劳动与技术教育等学习内容),请家长务必做到“一看二防”。
一看:看清是否合规。看证照:正规培训机构必须持有《非学科类校外培训审核意见书》《营业执照》或《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》等证照,并在培训场所显著位置公示相关资质信息。可以通过“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”或“校外培训家长端APP”查询机构信息,避免选择无证无照的培训机构。看师资:正规培训机构应公示教师的资格证书,如教师资格证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,并在培训场所的公示栏中明确标注。家长在选择培训机构时务必核实教师是否具备相应资质,是否有无犯罪记录证明等。看安全:家长务必实地察看培训机构的办学场所,包括监控系统等是否齐全,是否制定安全管理制度、应急预案、消防备案及张贴消防疏散示意图,消防设施是否齐全,消防通道是否畅通等。正规培训机构不会开设在居民楼、车库、地下室等不符合安全要求的场所。
二防:防止资金受损。签订合同:务必与培训机构签订由教育部和市场监管总局制定的《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(示范文本)(2021年修订版)》,仔细阅读每一项合同条款,确保合同中清晰载明培训项目、培训要求、收费标准、收费方式、退费情形、退费方式、违约责任、争议处理等。尽可能把机构有关口头承诺写入合同条款。平台缴费:务必通过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平台、浙里艺培、浙体培等完成缴费,确保预收学费纳入监管。全国平台可通过“校外培训家长端APP”或支付宝“校外培训家长端小程序”进行缴费。理性消费:不要一次性缴纳或以充值、次卡等形式缴纳超过3个月或60课时的培训费用,也不要一次性缴费超过5000元,更不要用“培训贷”方式缴纳费用。如遇到“买年卡送课时”、“优惠方式诱导一次性缴纳一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费用”,机构的地址、名称、负责人频繁变动等情况,往往是“跑路”的前兆。
欢迎您参与机构场地、设施配置、消防安全、从业人员资质等方面的社会监督,共同守护清朗暑假。如您发现机构或个人组织隐形变异违规学科类培训、发布违规学科类培训广告、介绍诱导或逼迫学生参加违规培训等行为,欢迎通过扫描“清朗码”反映相关线索,也可以向行业主管部门举报。
(一)学科类隐形变异违规培训社会监督“清朗码”